丽水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成效与做法

消费日报网 2017-08-09 10:59: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丽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新实践。丽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特色小镇36个,其中,省级创建小镇12个(2个列入高级特色小镇),省级培育小镇4个,实现了县(市、区)省级创建特色小镇全覆盖。至6月底,全市已形成投资的36个小镇累计完成投资44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79.94亿元,其中非政府投资49.37亿元,占比61.8%;特色产业投资45.70亿元,占比57.2%,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特色小镇正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一是特

色小镇正成为现代创业群体集聚的优选地。据初步统计,我市特色小镇集聚了大学生企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近千人。二是特色小镇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如青田石雕小镇,引入“互联网+”理念,在原有中国石雕城、金石花苑、名师路、板石原石交易和石雕跳蚤市场等五大石雕实体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开创了“互联网+石雕”新模式,衍生出淘宝销售、微信拍卖等网络销售方式,研发了青田国石APP淘石软件。目前,小镇共有从事石雕网络销售已经超过700多人,拥有“石语楼”等15个微信拍卖群,每月拍卖交易额达到2000多万元。三是特色小镇正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各地用特色小镇理念提升改造发展传统产业的认识高度一致,努力引进新技术、融入新功能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松阳茶香小镇,大力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建成大木山茶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有8.3公里休闲健身骑行环线,7公里专业骑行赛道,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实现了从卖茶叶到卖风景的转变。同时,小镇与茶叶界少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合作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完成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茶叶全产业链提升项目,开展茶保健品、茶食品等衍生品研发生产,延伸产业链,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产业产出效益。

2.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一是投资增长快。今年上半年,全市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9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45.70亿元,占比达到57.2%;非政府投资49.37亿元,占比61.8%,投资进度不断加快。投资量完成较高为青田千峡小镇,实现投资6.95亿元,仅用半年就已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二是建设主体活。上半年,全市16个省级特色小镇对象(12个创建和4个培育),入驻企业就有1689家,“新四军”创业人数(即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665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入驻企业数增长45.9%,“新四军”创业人数增长17.7%。

3.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一

是特色小镇在创造多种有效供给上有新思路。特色小镇集成了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是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整合发展的集合体,在小空间里创造多样化的供给,给不同客户提供多种有效需求。如龙泉青瓷小镇,在原有提供青瓷产品的基本上,为工艺大师提供青瓷作品的制作和展示平台,为游客提供了解青瓷文化、体验青瓷制作、定制青瓷产品等多样化服务,为当地农民的就地转移致富需求开辟了新渠道。二是特色小镇在提高供给质量上有新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集聚的是各类高端要素,汇集的是各种新技术,提供的是高质量的产品,在产品供给质量上有新提升。如缙云机床小镇依托壶镇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基础,建成中国南方机床科技新城、长三角特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浙南智造创业创新先行区,引进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及用户终端等15个项目,畅尔智能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先进功能材料研发中心,为小镇内企业提供先进的研发服务。三是特色小镇在提升供给效率上有新示范。特色小镇紧盯一个特色产业,利用较新技术、研发产业全系产品,在个性化需求过程中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个性化供给,大大提高了供给效率。如龙泉宝剑小镇,既产生艺术品刀剑,又为各种人群定制动漫刀剑、日用刀剑,开发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对接。

4.特色小镇正成为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一是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我省建设特色小镇这一重大举措及工作成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进行重要指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财办主任刘鹤专程到浙江调研特色小镇。原省委书记夏宝龙、原省长李强来丽水调研时,实地指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明确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引来了主流媒体的高度聚焦。2016年,中宣部组织38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对我市特色小镇进行集中采访活动,深度报道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我市特色小镇有关内容已四上中央电视台,其中2次为7点档的《新闻联播》,1次为焦点访谈,1次为排名前列时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之声等中央主要媒体30多次专题报道,其中,2016年3月1日,龙泉青瓷小镇作为我省特色小镇的典型经典登上人民日报头版,进行重点介绍。《中国改革报》开辟专栏予以持续报道。三是迎来了外省的高密度考察。莲都古堰画乡小镇获评全国深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镇和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龙泉青瓷小镇列为全省十大示范特色小镇之一,并成为全省少有入选百度的“中国十大最美小镇”,全国各地纷纷来我市考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如江苏、陕西、福建、四川、甘肃等地专门组织考察组前来调研特色小镇建设情况,2016年仅市本级就接待特色小镇考察组40余批次。

二、主要做法

1.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创建路径。正确理解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和创建路径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深入研究。根据省里的顶层设计和不同时期的新要求,市发改委立足前瞻,从深入研究着手,先后完成《高质量推进丽水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研究思考》、《丽水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再思考再研究》等6个研究课题,为小镇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突出规划。把特色小镇纳入丽水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的工作目标。每个小镇都要编制创建规划,我委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各种形式,邀请专家讲课、学习解读政策,指导各地各部门准确把握特色小镇概念内涵和创建要求等,力求规划理念符合顶层设计意图。三是制订政策。研究市级特色小镇创建标准,出台《丽水市特色小镇考核办法》,设置了规划编制、创建力度等五大块16项指标,细化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和要求,并制订丽水市特色小镇作战图、项目库和项目清单,建立丽水市省级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将特色小镇内涵特征项目化、数据化。

2.注重众建众创,形成创建合力。市县两级都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的亮点工作来谋划,全力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一是深层次参与。市发改、经信、规划、旅委等部门,就市本级与开发区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在规划谋划、产业定位、特色选择、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多次的交流探讨,并会同相关部门成立特色小镇项目推进督查组,到各县(市、区)查补小镇建设短板,加快小镇建设步伐。二是高规格推进。参照省里的规格,建立了市、县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特色小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县党政领导联系特色小镇的“一把手”推进机制,市委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部署青田、云和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两次督查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推行市、县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推进会,形成季点评、月通报、周推进机制,全力助推小镇建设。三是多纬度培育。全市特色小镇分省级创建、省级培育、市级创建、市级培育四类,部分县还谋划了县级特色小镇,聚焦旅游、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经济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也彰显了丽水传统的青瓷、石雕、宝剑等历史经典产业,丽水特色较为鲜明。我市省市县三级联创、梯度培育的特色小镇格局已基本成形。

3.注重培育环境,强调要素保障。各部门、各地相继出台了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扶持举措,增强特色小镇的建设动力。一是市级部门加强指导。市发改、统计、经信、财政等有关部门都出台了配套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如市政府丽水生态经济产业基金,向莲都古堰画乡小镇注资2亿元,负责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起到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与金融资本参与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建设。市科技局建立特色小镇精准服务制度,将特色小镇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当好科技“店小二”,落实科技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并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研发成本。二是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市中行通过理财资金对接—委托债权的形式,给予景宁畲乡小镇项目2.5亿元支持,并全部投放,这是丽水金融系统排名前列成功对接并实现投放的特色小镇项目。市建行2017年4月底对12家特色小镇入园企业已经实现了贷款投放,实现贷款投放1.6亿元,其中支持松阳茶乡小镇大木山骑行园景区工程的4000万已投放到位。三是各地出台高含金量政策。我市各县(市、区)全部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小镇用地、资金、创建奖励等各项扶持政策。其中,景宁县对列入省创建和市、县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在通过年度考核和验收后,分别奖励1000万元和50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对特色小镇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给予优先保障。

4.注重互学互比,形成良好氛围。着力搭建比学舞台,激发建设热情,营造互赶互超竞争建设氛围。一是争列省级小镇。加强与县(市、区)对接,指导各地对小镇定位、材料申报、规划编制、特色把握、工作计划制订等方面进行梳理深化,全力做好省级特色小镇初审、联审的服务工作。同时,加强与省发改委对接,多次向省发改委汇报我市特色小镇的资源优势和创建思路,我市列入省级特色小镇个数列全省前茅,激发了全市特色小镇创建热情。二是搭建竞争平台。我委召开了6次全市特色小镇“比学赶超”现场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会指导,有力地推进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承办了排名前列届全省特色小镇“镇长”论坛,全省79个省级特色创建对象“镇长”和省有关部门领导集聚古堰画乡论剑,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支招。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市委主要领导、政协领导、市发改委领导分别带队到杭州、湖州、衢州、金华等地考察特色小镇,从市、县、小镇领导层面学习考察余杭梦想小镇、诸暨袜艺小镇等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树立标杆意识,取得明显效果。建立了特色小镇办公助手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做好日常交流服务,形成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的良好态势。

5.注重市场主体,创新建设模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指导各地探索形成了三种建设模式:排名前列种,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模式,即政府负责小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如龙泉青瓷小镇。第二种,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模式,即政府确定小镇的产业定位,做好大规划和大服务,引进大企业和大人物,联手培育大产业。如绿谷智慧小镇。第三种,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模式,即政府成立国资公司和专门班子,做好小镇的规划、建设和服务,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商,如青田欧洲小镇。(市发改委)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